首页 资讯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炳芝:热血青年舍家卫国

体育正文 174 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炳芝:热血青年舍家卫国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炳芝:热血青年舍家卫国

日前,记者来到腾冲市腾越街道文星社区一处普通的民居,这是抗战女兵张炳芝生前(shēngqián)最后居住的地方,也是她小女儿秦莉莉的家(jiā)。 “母亲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满是热血与传奇。”秦莉莉轻抚遗像(yíxiàng),将思绪拉回到张炳芝(zhāngbǐngzhī)传奇的一生。 1923年9月5日,张炳芝出生于云南腾冲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任腾保镇(bǎozhèn)镇长,家境殷实。秉持“诗书传家(chuánjiā)”的古训,家中让(ràng)女儿从小接受新式教育。3岁丧母的她,在(zài)兄长张炳魁的庇护下长大,养成了坚韧果断的性格。 1942年5月10日,日军铁蹄(tiětí)踏入腾冲(téngchōng)县城,这座千年古城瞬间沦为人间炼狱。腾冲沦陷后,正在腾冲文辉女子中学读书的(de)张炳芝,随家人到乡村避难。 “那年母亲19岁,在目睹(mùdǔ)家乡遭受日寇侵略(qīnlüè)的惨状后义愤填膺,表示誓死不当亡国奴。”秦莉莉回忆说,母亲晚年仍清晰地记得,哥哥瞒着家人,丢下新婚妻子报名参军(cānjūn),在台儿庄五圣堂牺牲时,年仅21岁。“正是大伯的实际行动,感染(gǎnrǎn)了母亲,让(ràng)她作出了参军报国这一决定。” 1942年8月(yuè),张炳芝与姐姐张炳仙毅然剪掉长发,和10多名同学一起奔赴(bēnfù)界头,考入当时的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黄埔19期),接受政治(zhèngzhì)、军事训练(jūnshìxùnliàn)。结业后,在抗日县政府的保送下,到大理战干团深造。 一年后,张炳芝毕业分配至第(dì)11集团军71军新28师。在新28师政治部,张炳芝担任少尉宣传干事,主要工作是教战士们识字,代写家书传递亲情,向(xiàng)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de)道理,凝聚人心。 后来,部队开赴前线驻扎保山(bǎoshān)蒲缥,其间,张炳芝结识了71军通信连连长秦紫霞,两人在烽火中相知相恋并结为伉俪(kànglì)。 1944年5月,滇西大反攻开始。张炳芝随丈夫所在(zài)的71军强渡怒江(nùjiāng),投入松山战役。这座被日军称为“东方马其诺”的要塞,工事坚固。在惨烈的攻坚战中,张炳芝展现出无畏的勇气(yǒngqì),在历经(lìjīng)强攻滚龙坡、阴登山等战役后,荣立战功升任中尉,将青春热血挥洒(huīsǎ)在收复国土的战场上。 抗战胜利后,张炳芝夫妇脱下戎装,回到原籍腾冲任教。张炳芝先后在腾冲附近(fùjìn)山区的几个小学里教书,丈夫(zhàngfū)有时和她一起当老师,有时自己出去做事(zuòshì),夫妻俩相继生育了两个孩子。 “1949年(nián)至(zhì)1957年,母亲多数时间在家,照顾我和姐姐,没有工作。1958年先后在造纸厂、化工厂当工人,1963年10月调进腾冲(téngchōng)公路养护段,做道班(bān)工人,养护穿越高黎贡山的老滇缅公路。”秦莉莉的讲述中带着沉重。 晚年,这位饱经沧桑的女兵家中,时常迎来关爱老兵公益组织人员的身影。他们送来慰问物资,颁发(bānfā)抗战纪念章。“母亲会给大家讲述松山战役的故事,告诫后辈铭记历史。”秦莉莉说,2020年12月19日,母亲在腾冲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8岁,走(zǒu)完了她坎坷(kǎnkě)又(yòu)充满传奇的一生(yīshēng)。 这位跨越两个世纪的抗战女兵,用(yòng)青春、热血(rèxuè)、坚韧与忠诚写就了家国情怀,张炳芝的故事,是滇西抗战老兵的缩影。 “我们是听着滇西抗战故事长大的,抗战精神不能丢。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先烈拿命换来(huànlái)的,不能忘掉那段历史(lìshǐ)。”秦莉莉说。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yángyànpéng) 李建国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炳芝:热血青年舍家卫国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