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算网蓝图出炉 2028年基本实现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我国算网蓝图出炉 2028年基本实现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我国算网蓝图出炉 2028年基本实现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中经记者(jìzhě) 谭伦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算力网络实现联通的目标(mùbiāo)也日益(rìyì)迫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正式印发(yìnfā)《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首次提出,到2026年(nián),我国将(jiāng)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到2028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国(quánguó)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逐步形成(zhúbùxíngchéng)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
何为“算力互联互通”?工信部在官方解读中指出,这是在现有互联网体系(tǐxì)架构基础上,通过构建统一算力标识、增强异构计算(jìsuàn)和弹性网络能力等方式,将(jiāng)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biāozhǔnhuà)互联,形成可查询、可对话、可调用的服务能力,实现数据和应用(yìngyòng)在算力间高效供需(gōngxū)匹配、流动互通、迁移计算,促进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使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
为了保证算力互联互通的目标顺利实现,《中国(zhōngguó)经营报》记者注意到(dào),此次《行动计划》从技术、标准、设施、资源、业务、场景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系统化的行动方案(fāngàn)。对此,工信部强调,这将旨在构建高效、智能、安全的全国(quánguó)一体化(yītǐhuà)算力网络,支撑数字经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统一算力(suànlì)标识加速互联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gàosù)记者,此次《行动计划(xíngdòngjìhuà)》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对算力标识的统一。根据官方定义,算力标识是(shì)一种全局统一、可验证的编码,用于标识算力资源、函数、功能和应用等不同维度的算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日前已撰文指出算力(suànlì)标识的重要性。在(zài)其看来,如果在算力网络(wǎngluò)标识定义方面,算力寻址与路由标识的定义还未明确,将直接关系到算力网络中数据的高效传输与精准定位。
“简单来说,算力标识就像给每一个算力单元颁发了一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靠它可以精准识别与(yǔ)(yǔ)定位各类算力。”电信专家周桂军(zhōuguìjūn)告诉记者,在实际应用中,由于(yóuyú)大量算力资源分散在不同地区与主体手中,算力标识能通过对算力资源进行编码,让不同算力资源具备可查询和(hé)调用的能力,而这正是实现算力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
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fēnxīshī)杨光表示(biǎoshì),如果将算力网络类比(lèibǐ)于通信网络,那算力网络自然也需要一套网络传输协议及寻址(xúnzhǐ)方式,这就需要一套标准化的编码语言来方便机器识别,而算力标识便类似这一角色。
在对此次《行动计划(xíngdòngjìhuà)》的解读中,工信部也多次强调了(le)统一(tǒngyī)算力标识的重要性(zhòngyàoxìng)。工信部表示,《行动计划》部署了六方面16项重点任务。其中,在资源互用方面,将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píngtái),统一汇聚公共算力标识,实现全国头部算力企业的公共算力资源互联。
同时,《行动计划》明确将开展(kāizhǎn)五大行动,其中(qízhōng)包括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tǐxì)建设行动,即建设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算力标识“畅联”活动。
据记者了解,我国算力(suànlì)标识解析(jiěxī)系统的行业标准由(yóu)中国信息(xìnxī)通信研究院牵头制定。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yuànzhǎng)王志勤透露,目前已经完成了131家企业499个算力资源池的资源标识,汇聚111.3 EFLOPS(每秒百亿(bǎiyì)亿次浮点运算)的智能计算资源,人工智能、游戏渲染等应用可以就近匹配接入最佳算力。
三大运营商领衔(lǐngxián)承建
随着我国算力蓝图的(de)出炉,承担算力互联建设者(jiànshèzhě)的角色也备受(bèishòu)关注。其中,作为我国算力网络基础设施的“排头兵”,三大运营商的动向也成为焦点。
记者(jìzhě)从三大运营商方面了解到,自2024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将算力网络(wǎngluò)作为(zuòwéi)重点(zhòngdiǎn)投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三大运营商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累计约1000亿元。
其中,中国移动(zhōngguóyídòng)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N+X”策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核心经济区已投产13个智算中心节点,并首发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搭建多级联动的算力路由与调度体系;与此同时(yǔcǐtóngshí),中国移动还(hái)开展了规模化AI算力设备集中采购,仅2024年一次(yīcì)集采(jícǎi)金额即约为191.08亿元。
中国电信则在多地新建多个大型算力(suànlì)中心,并上线运营“大规模(guīmó)算力集群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算力集群规模已达15000张AI卡,全部基于国产AI芯片架构(jiàgòu)。
中国联通也在全国范围推进“5+4+31+X”算力网络布局,重点覆盖政务云(yún)、企业(qǐyè)云和医疗云等行业应用,通过大规模采购2503台(tái)人工智能服务器和688台RoCE交换机,进一步完善高性能网络侧的互联能力(nénglì)。
日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则进一步宣布,将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启动算力(suànlì)互联网试验网建设。记者了解到,该试验网面向通算(tōngsuàn)、智算、超算以及云、边、端等公共算力资源,可以(kěyǐ)实现3家(jiā)基础电信运营商自有算力与全国分散社会算力的互联。
在具体实施细节上,中国移动将基于“四算合一”算网大脑平台,验证广域(guǎngyù)高吞吐(tūntǔ)、算力路由等技术;中国电信将基于“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yìngyòng)“五位一体”的智能云体系,接入多方跨域异构资源,构建全国(quánguó)算力一张网;中国联通则(zé)将基于“星罗”算力调度(diàodù)平台、全光底座与智能化产业互联网,构建“四位一体”算网架构。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zhèyī)举措将极大地推动算力资源的(de)整合与共享,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算力获取方式,也为后续算力互联网(hùliánwǎng)在重点区域与行业的部署奠定了基础。
由单点突破向智能(zhìnéng)互联迈进
回顾我国算力发展的历程,历次的制度设计与产业政策无疑起到(qǐdào)了重要作用(zuòyòng)。
2016年(nián)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fāzhǎn)战略纲要》首次提出“构建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2017年,国务院再度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发展规划》,明确 “建设(jiànshè)支撑(zhīchēng)超大(dà)(dà)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基础设施”。两份文件的提出,被视作为我国算力部署奠定了基础。2020年,随着大数据(shùj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算力需求剧增, “东数西算” 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4个部门正式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首度(shǒudù)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qū)等8个重点(zhòngdiǎn)地区布局(bùjú)国家级算力枢纽,方案于(yú)2022年获得正式批复,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到了2023年10月,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6个部门再度联合发布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算力规模突破300 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35%的目标。
杨光向记者表示,从(cóng)2016年我国首次提出“先进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再到“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及至此次算力网络迈向互联互通的实现(shíxiàn),我国算力部署呈现出(chéngxiànchū)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布局、从区域(qūyù)协同到全国一体化的演进脉络。
中国信息(xìnxī)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算力规模年均增长(zēngzhǎng)46%,截至(jiézhì) 2024 年 6 月底,“东数(dōngshù)西算” 八大节点投资超435亿元,带动投资超2000亿元。工信部数据则显示,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chāoguò)880万架,算力规模较2023年年底增长16.5%。
日前,工信部表示,将(jiāng)加快构建算力基础设施标准(biāozhǔn)体系(tǐxì),强化算力互联互通、算力平台等标准建设。继续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杨光表示(biǎoshì),随着《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发布,中国算力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迈向了智能互联的新阶段。可以预见,中国算力将以智能互联为新起点,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并为我国(wǒguó)数字经济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经记者(jìzhě) 谭伦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算力网络实现联通的目标(mùbiāo)也日益(rìyì)迫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正式印发(yìnfā)《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首次提出,到2026年(nián),我国将(jiāng)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到2028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国(quánguó)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逐步形成(zhúbùxíngchéng)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
何为“算力互联互通”?工信部在官方解读中指出,这是在现有互联网体系(tǐxì)架构基础上,通过构建统一算力标识、增强异构计算(jìsuàn)和弹性网络能力等方式,将(jiāng)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biāozhǔnhuà)互联,形成可查询、可对话、可调用的服务能力,实现数据和应用(yìngyòng)在算力间高效供需(gōngxū)匹配、流动互通、迁移计算,促进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使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
为了保证算力互联互通的目标顺利实现,《中国(zhōngguó)经营报》记者注意到(dào),此次《行动计划》从技术、标准、设施、资源、业务、场景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系统化的行动方案(fāngàn)。对此,工信部强调,这将旨在构建高效、智能、安全的全国(quánguó)一体化(yītǐhuà)算力网络,支撑数字经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统一算力(suànlì)标识加速互联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gàosù)记者,此次《行动计划(xíngdòngjìhuà)》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对算力标识的统一。根据官方定义,算力标识是(shì)一种全局统一、可验证的编码,用于标识算力资源、函数、功能和应用等不同维度的算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日前已撰文指出算力(suànlì)标识的重要性。在(zài)其看来,如果在算力网络(wǎngluò)标识定义方面,算力寻址与路由标识的定义还未明确,将直接关系到算力网络中数据的高效传输与精准定位。
“简单来说,算力标识就像给每一个算力单元颁发了一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靠它可以精准识别与(yǔ)(yǔ)定位各类算力。”电信专家周桂军(zhōuguìjūn)告诉记者,在实际应用中,由于(yóuyú)大量算力资源分散在不同地区与主体手中,算力标识能通过对算力资源进行编码,让不同算力资源具备可查询和(hé)调用的能力,而这正是实现算力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
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fēnxīshī)杨光表示(biǎoshì),如果将算力网络类比(lèibǐ)于通信网络,那算力网络自然也需要一套网络传输协议及寻址(xúnzhǐ)方式,这就需要一套标准化的编码语言来方便机器识别,而算力标识便类似这一角色。
在对此次《行动计划(xíngdòngjìhuà)》的解读中,工信部也多次强调了(le)统一(tǒngyī)算力标识的重要性(zhòngyàoxìng)。工信部表示,《行动计划》部署了六方面16项重点任务。其中,在资源互用方面,将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píngtái),统一汇聚公共算力标识,实现全国头部算力企业的公共算力资源互联。
同时,《行动计划》明确将开展(kāizhǎn)五大行动,其中(qízhōng)包括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tǐxì)建设行动,即建设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算力标识“畅联”活动。
据记者了解,我国算力(suànlì)标识解析(jiěxī)系统的行业标准由(yóu)中国信息(xìnxī)通信研究院牵头制定。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yuànzhǎng)王志勤透露,目前已经完成了131家企业499个算力资源池的资源标识,汇聚111.3 EFLOPS(每秒百亿(bǎiyì)亿次浮点运算)的智能计算资源,人工智能、游戏渲染等应用可以就近匹配接入最佳算力。
三大运营商领衔(lǐngxián)承建
随着我国算力蓝图的(de)出炉,承担算力互联建设者(jiànshèzhě)的角色也备受(bèishòu)关注。其中,作为我国算力网络基础设施的“排头兵”,三大运营商的动向也成为焦点。
记者(jìzhě)从三大运营商方面了解到,自2024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将算力网络(wǎngluò)作为(zuòwéi)重点(zhòngdiǎn)投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三大运营商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累计约1000亿元。
其中,中国移动(zhōngguóyídòng)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N+X”策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核心经济区已投产13个智算中心节点,并首发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搭建多级联动的算力路由与调度体系;与此同时(yǔcǐtóngshí),中国移动还(hái)开展了规模化AI算力设备集中采购,仅2024年一次(yīcì)集采(jícǎi)金额即约为191.08亿元。
中国电信则在多地新建多个大型算力(suànlì)中心,并上线运营“大规模(guīmó)算力集群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算力集群规模已达15000张AI卡,全部基于国产AI芯片架构(jiàgòu)。
中国联通也在全国范围推进“5+4+31+X”算力网络布局,重点覆盖政务云(yún)、企业(qǐyè)云和医疗云等行业应用,通过大规模采购2503台(tái)人工智能服务器和688台RoCE交换机,进一步完善高性能网络侧的互联能力(nénglì)。
日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则进一步宣布,将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启动算力(suànlì)互联网试验网建设。记者了解到,该试验网面向通算(tōngsuàn)、智算、超算以及云、边、端等公共算力资源,可以(kěyǐ)实现3家(jiā)基础电信运营商自有算力与全国分散社会算力的互联。
在具体实施细节上,中国移动将基于“四算合一”算网大脑平台,验证广域(guǎngyù)高吞吐(tūntǔ)、算力路由等技术;中国电信将基于“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yìngyòng)“五位一体”的智能云体系,接入多方跨域异构资源,构建全国(quánguó)算力一张网;中国联通则(zé)将基于“星罗”算力调度(diàodù)平台、全光底座与智能化产业互联网,构建“四位一体”算网架构。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zhèyī)举措将极大地推动算力资源的(de)整合与共享,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算力获取方式,也为后续算力互联网(hùliánwǎng)在重点区域与行业的部署奠定了基础。
由单点突破向智能(zhìnéng)互联迈进
回顾我国算力发展的历程,历次的制度设计与产业政策无疑起到(qǐdào)了重要作用(zuòyòng)。
2016年(nián)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fāzhǎn)战略纲要》首次提出“构建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2017年,国务院再度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发展规划》,明确 “建设(jiànshè)支撑(zhīchēng)超大(dà)(dà)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基础设施”。两份文件的提出,被视作为我国算力部署奠定了基础。2020年,随着大数据(shùj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算力需求剧增, “东数西算” 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4个部门正式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首度(shǒudù)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qū)等8个重点(zhòngdiǎn)地区布局(bùjú)国家级算力枢纽,方案于(yú)2022年获得正式批复,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到了2023年10月,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6个部门再度联合发布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算力规模突破300 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35%的目标。
杨光向记者表示,从(cóng)2016年我国首次提出“先进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再到“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及至此次算力网络迈向互联互通的实现(shíxiàn),我国算力部署呈现出(chéngxiànchū)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布局、从区域(qūyù)协同到全国一体化的演进脉络。
中国信息(xìnxī)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算力规模年均增长(zēngzhǎng)46%,截至(jiézhì) 2024 年 6 月底,“东数(dōngshù)西算” 八大节点投资超435亿元,带动投资超2000亿元。工信部数据则显示,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chāoguò)880万架,算力规模较2023年年底增长16.5%。
日前,工信部表示,将(jiāng)加快构建算力基础设施标准(biāozhǔn)体系(tǐxì),强化算力互联互通、算力平台等标准建设。继续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杨光表示(biǎoshì),随着《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发布,中国算力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迈向了智能互联的新阶段。可以预见,中国算力将以智能互联为新起点,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并为我国(wǒguó)数字经济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