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正式接棒工银瑞信20%股权,外资布局中国市场再加速
瑞银正式接棒工银瑞信20%股权,外资布局中国市场再加速
瑞银正式接棒工银瑞信20%股权,外资布局中国市场再加速耗时(hàoshí)10个月,工银瑞信基金的股东变更事件最终落下帷幕。
6月13日公告显示(xiǎnshì),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下称“瑞银”)正式成为工(gōng)银瑞信基金(jījīn)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去年5月,瑞银完成对瑞信的吸收合并后,工银瑞信基金外方股东也被动变更(biàngēng)。此次顺利承接股权后,瑞银在中国市场已手握两张(liǎngzhāng)公募牌照,在华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公告内容显示(xiǎnshì),证监会已核准瑞士银行有限公司(UBSAG)成为工银瑞信(yínruìxìn)基金持股(chígǔ)5%以(yǐ)上股东,本次股权(gǔquán)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本次股权变更后,工银瑞信基金的第一大股东仍为工商银行,持有股权比例为80%;瑞银则以2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一股权变动源于去年(qùnián)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zhòngdà)并购事件。去年5月,瑞银完成对瑞士信贷银行股份(gǔfèn)有限公司(简称“瑞信”)的吸收合并,并承接其所有的权利义务,包括持有的工银瑞信基金(jījīn)20%的股权。因此,工银瑞信基金此次股权变更属于被动变更。
从申报(shēnbào)流程来看,去年8月(yuè),工银瑞信基金向证监会(zhèngjiānhuì)正式提交变更少数股东(gǔdōng)的申报材料,并在同年12月被正式受理;今年2月,证监会正式核准批复工银瑞信基金变更少数股东的申请。如今这一事项正式落地,整个过程历时约10个月。
工(gōng)银瑞信基金表示,将在双方股东的支持下,继续认真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核心投研(tóuyán)能力建设,强化合规风控管理、提升服务投资(tóuzī)者水平,努力打造一流投资机构。
那么,股东变化之后,这家银行系公募的投资理念、运营模式(móshì)会有何变化?据记者(jìzhě)了解,瑞信未向工银瑞信基金派驻(pàizhù)管理人员,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因此(yīncǐ),本次股东变更对公司日常经营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这意味着,瑞银(ruìyín)可能也延续同样安排,不介入其日常经营。不过,从工银瑞信基金的(de)官网信息来看,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zǒngcái)胡知鸷已进入董事会名单。
对于外界热议的更名问题,此次公告也有明确(míngquè)回应。按照以往情况,股东变更之后,基金(jījīn)公司大概率会随之变化,以体现一致性(yízhìxìng)。而中外合资公募也同样会在名字中体现两方股东名称,如工银瑞信(yínruìxìn)基金这一名称也是如此。但(dàn)此次有所不同的是,工银瑞信基金的中文名称及中文简称不变,仅对英文名字和官网域名进行调整。
工银瑞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6月,是国内(guónèi)首批银行系公募之一,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de)历史。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共管理257只基金,合计基金资产(zīchǎn)净值为7928亿元,在业内排名第(páimíngdì)13位;非(fēi)货币资产合计4154.67亿元,排名第14位。
瑞银对中国公募(gōngmù)(gōngmù)市场的布局并非首次。在此之前,瑞银还参股了国投瑞银基金,并持有该公司49%的股权。截至今年一季度(yījìdù)末,国投瑞银基金的基金资产规模为2484.12亿元,在业内排名第32位。至此,瑞银在中国市场已手握(shǒuwò)两张公募牌照。
瑞银投资中国市场由来已久。自1989年至今,瑞银不断发展,已建立(jiànlì)起一个拥有(yōngyǒu)多个(duōgè)业务牌照和实体的国内平台(píngtái)。近年来,瑞银不断增持其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以瑞银证券为例,经过历年数次增持后,瑞银于今年4月,实现全资控股瑞银证券。
近年来,瑞银高管曾多次表示(biǎoshì)对中国(zhōngguó)市场的(de)看好和(hé)深耕决心。今年年初,瑞银亚太区总裁及全球财富管理联席总裁康瑞博(IqbalKhan)曾表示:“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继续巩固在中国的业务是我们的战略重点。我们对中国和亚太地区抱有很(hěn)高的期待。”
“通过一直以来与众多海外投资者的密集沟通,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国际(guójì)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正持续升温。”瑞银全球(quánqiú)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biǎoshì),在全球投资、分散投资的大背景下(xià),中国股市的战略重要性将不断(bùduàn)提升。不管是量化基金,还是其他的中长线海外投资者都很积极地希望能够深度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
事实上,瑞银并非唯一看好中国公募市场的外资机构。在公募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bèijǐng)下,多家外资机构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正加速布局(bùjú)。例如华平投资此前也陆续参股华宝基金和中欧基金。今年2月,华夏(huáxià)基金10%股权转让给卡塔尔控股有限责任(yǒuxiànzérèn)公司(下称“卡塔尔控股”)事宜(shìyí)也被监管核准。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目前,境内外商独资的(de)公募基金管理人共有9家(jiā),如安联(ānlián)基金、施罗德基金等;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则有42家,二者合计已经超过50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进行了增资行动,侧面显示其(qí)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展和资本需求在不断增加。如今年3月,由联博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的联博基金发布公告称(chēng),公司注册资本(zhùcèzīběn)从此(cóngcǐ)前的3亿元人民币增至5亿元人民币。
(本文来自第一(dìyī)财经)
耗时(hàoshí)10个月,工银瑞信基金的股东变更事件最终落下帷幕。
6月13日公告显示(xiǎnshì),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下称“瑞银”)正式成为工(gōng)银瑞信基金(jījīn)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去年5月,瑞银完成对瑞信的吸收合并后,工银瑞信基金外方股东也被动变更(biàngēng)。此次顺利承接股权后,瑞银在中国市场已手握两张(liǎngzhāng)公募牌照,在华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公告内容显示(xiǎnshì),证监会已核准瑞士银行有限公司(UBSAG)成为工银瑞信(yínruìxìn)基金持股(chígǔ)5%以(yǐ)上股东,本次股权(gǔquán)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本次股权变更后,工银瑞信基金的第一大股东仍为工商银行,持有股权比例为80%;瑞银则以2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一股权变动源于去年(qùnián)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zhòngdà)并购事件。去年5月,瑞银完成对瑞士信贷银行股份(gǔfèn)有限公司(简称“瑞信”)的吸收合并,并承接其所有的权利义务,包括持有的工银瑞信基金(jījīn)20%的股权。因此,工银瑞信基金此次股权变更属于被动变更。
从申报(shēnbào)流程来看,去年8月(yuè),工银瑞信基金向证监会(zhèngjiānhuì)正式提交变更少数股东(gǔdōng)的申报材料,并在同年12月被正式受理;今年2月,证监会正式核准批复工银瑞信基金变更少数股东的申请。如今这一事项正式落地,整个过程历时约10个月。
工(gōng)银瑞信基金表示,将在双方股东的支持下,继续认真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核心投研(tóuyán)能力建设,强化合规风控管理、提升服务投资(tóuzī)者水平,努力打造一流投资机构。
那么,股东变化之后,这家银行系公募的投资理念、运营模式(móshì)会有何变化?据记者(jìzhě)了解,瑞信未向工银瑞信基金派驻(pàizhù)管理人员,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因此(yīncǐ),本次股东变更对公司日常经营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这意味着,瑞银(ruìyín)可能也延续同样安排,不介入其日常经营。不过,从工银瑞信基金的(de)官网信息来看,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zǒngcái)胡知鸷已进入董事会名单。
对于外界热议的更名问题,此次公告也有明确(míngquè)回应。按照以往情况,股东变更之后,基金(jījīn)公司大概率会随之变化,以体现一致性(yízhìxìng)。而中外合资公募也同样会在名字中体现两方股东名称,如工银瑞信(yínruìxìn)基金这一名称也是如此。但(dàn)此次有所不同的是,工银瑞信基金的中文名称及中文简称不变,仅对英文名字和官网域名进行调整。
工银瑞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6月,是国内(guónèi)首批银行系公募之一,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de)历史。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共管理257只基金,合计基金资产(zīchǎn)净值为7928亿元,在业内排名第(páimíngdì)13位;非(fēi)货币资产合计4154.67亿元,排名第14位。
瑞银对中国公募(gōngmù)(gōngmù)市场的布局并非首次。在此之前,瑞银还参股了国投瑞银基金,并持有该公司49%的股权。截至今年一季度(yījìdù)末,国投瑞银基金的基金资产规模为2484.12亿元,在业内排名第32位。至此,瑞银在中国市场已手握(shǒuwò)两张公募牌照。
瑞银投资中国市场由来已久。自1989年至今,瑞银不断发展,已建立(jiànlì)起一个拥有(yōngyǒu)多个(duōgè)业务牌照和实体的国内平台(píngtái)。近年来,瑞银不断增持其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以瑞银证券为例,经过历年数次增持后,瑞银于今年4月,实现全资控股瑞银证券。
近年来,瑞银高管曾多次表示(biǎoshì)对中国(zhōngguó)市场的(de)看好和(hé)深耕决心。今年年初,瑞银亚太区总裁及全球财富管理联席总裁康瑞博(IqbalKhan)曾表示:“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继续巩固在中国的业务是我们的战略重点。我们对中国和亚太地区抱有很(hěn)高的期待。”
“通过一直以来与众多海外投资者的密集沟通,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国际(guójì)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正持续升温。”瑞银全球(quánqiú)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biǎoshì),在全球投资、分散投资的大背景下(xià),中国股市的战略重要性将不断(bùduàn)提升。不管是量化基金,还是其他的中长线海外投资者都很积极地希望能够深度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
事实上,瑞银并非唯一看好中国公募市场的外资机构。在公募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bèijǐng)下,多家外资机构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正加速布局(bùjú)。例如华平投资此前也陆续参股华宝基金和中欧基金。今年2月,华夏(huáxià)基金10%股权转让给卡塔尔控股有限责任(yǒuxiànzérèn)公司(下称“卡塔尔控股”)事宜(shìyí)也被监管核准。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目前,境内外商独资的(de)公募基金管理人共有9家(jiā),如安联(ānlián)基金、施罗德基金等;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则有42家,二者合计已经超过50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进行了增资行动,侧面显示其(qí)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展和资本需求在不断增加。如今年3月,由联博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的联博基金发布公告称(chēng),公司注册资本(zhùcèzīběn)从此(cóngcǐ)前的3亿元人民币增至5亿元人民币。
(本文来自第一(dìyī)财经)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